web 2.0

从布鲁塞尔到巴黎-布鲁日(第二天)

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了市中心的火车站,这回走对了,真是只要十几分钟就走到了。我们这是准备去布鲁日(Bruges)。布鲁日是在布鲁塞尔西边的一座小镇,小镇里河道纵横,被称为欧洲“北方的威尼斯”,Rick Steves在介绍比利时时就唯独介绍了这个小镇,我们当然要慕名前往了。买火车票的时候要注意如果你是当天往返,要记着买往返票,只比一张单程贵一块钱,这样比买两张单程票可便宜多了。

从布鲁塞尔到布鲁日火车只要一个小时,布鲁日是个旅游城市,象我们这样的游人非常多,所以你只要随大流,跟着大家走就没错。小城里有公共汽车,你也可以租自行车,不过小城真是不大,走走也没多远,当然腿脚不好的还是不太方便,小城里面的街道都是石块铺成,高低不平的。走过了几条安静的街道很快就来到了小城的中心,我们正逛着,一阵动听的音乐传来把我们吸引了过去,一个街头艺人正在表演一种很有意思的乐器,乐器的形状象一口炒菜锅,锅盖上有一些凹陷的地方,他用双手在这些凹陷地方周围飞快地敲打就弹出美妙的音乐来了,真是很好听的。回来后在网上查了一下,得知这种乐器叫Hang Drum。 我们站在那里听了半天,都不想走开了。

imageimage

早就听说布鲁日的圣母院里有一座米开朗基罗的圣母与圣婴的雕塑,这是米开朗基罗在意大利以外唯一的一个作品,站在雕塑前静静地欣赏,雕塑栩栩如生,宁静而安详,让人不得不感叹大师的功力就是不一样。

imageimage

从教堂出来,我们准备坐船游览小城,游船公司有几家,我们随便找了一个,票价大约六七欧元一个人,买票的时候给他们晃了晃手里的Rick Steves的书,还给减了几个欧元。船不大,大概装个二三十人。开船的也就是导游用法语和英语介绍河两边的风光,小城里河道纵横交错,河道两边有很多古色古香的建筑,想想在这样一个地方悠哉游哉地多住两天应该是挺好的享受,可惜我们晚上还要赶回布鲁塞尔。

从游船下来,我们就在河边随便找了一个三明治店买了两个Panini,坐在河边的围墙上一边欣赏美丽的风光,一边看着走来走去的游人(People Watching),也挺有意思的。

image吃过饭,我们来到小城的中心,这里是一个广场,著名的Bell Tower (Belfort)就在广场的一面,广场四周还有市政厅和其他建筑,当然少不了餐馆和商店里。布鲁日一个有名的传统就是蕾丝花边的制作,我们经过的很多商店都有卖的,还看到一个老太太和一个小女孩在商店的门口穿着传统服装,手工编织蕾丝花边。看着是挺有意思的,不过我想我可没有那个耐心。

我们想登高看看小城的全景,就买票上了钟塔,票价可不便宜,8 欧元还要沿着狭窄的楼梯爬 366个台阶,不过就在快要到顶的时候,楼梯边上有个小房间,我们探头一看,原来是钟琴(carillon) 房间,下面这段介绍是从网上找来的: The 47 bells can be played mechanically with the giant barrel and movable tabs (as they are on each quarter hour), or with a manual keyboard (as they are during concerts). The carillonneur uses his fists and feet, rather than fingers。我在此行前在网上看到一段录像里介绍过这个钟琴和钟琴表演,但没想到钟琴师会让我们游客演奏,我们当然鼓励妞妞去弹一段了,妞妞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不过看到别的小朋友弹了,她也跃跃欲试。我本来还担心她是否知道哪个是哪个音符,结果妞妞自己没有问一下子就琢磨出来了,弹得还挺象回事儿。要知道妞妞当时弹的曲子整个布鲁日市中心的人都能听得到,弹完了房间里的人都给她鼓掌。

imageimage

从钟楼上看布鲁日的风景的确不错,红顶灰墙的建筑古色古香,欧洲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还是做得比较好,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历史留下的痕迹。

imageimageimage

比利时最著名的当数巧克力,我们怎么也得买点回去,找到了Rick Steve介绍的小巧克力店,店主挺热情,尤其看我们拿着Rick Steve的书,我们品尝了几个,先买了一小盒Sampler,没尝出有哪个我们特别喜欢,干脆又买了一大盒Sampler回去慢慢品尝吧。

走了一天,我们的两条腿跟灌了铅一样,再也走不动了,真想再去一些地方看看,天气也早晨的阴天慢慢转晴,小城也看起来更加美丽,可惜我们不得不往回走了。

坐火车回到布鲁塞尔,我们就在火车站旁边随便找了一家小餐馆吃晚饭,因为第二天就要离开布鲁塞尔了,所以决定品尝一下这里的华丽版华夫饼,味道的确不错。

imageimageimage

布鲁塞尔的天黑得很晚,第一天晚上都十点了,天还挺亮的呢。今天天气晴朗,天黑得就更晚了。我们吃过晚饭溜溜达达往旅店走,一回头看到布鲁塞尔的傍晚的风景还挺迷人的。路上经过一个大公园,妞妞还满有精力的在游乐场里玩了一阵,小孩子真是不知道累啊。

Tags:

游记

从布鲁塞尔到巴黎-布鲁塞尔(第一天)

六月二十三号下午我们登上了飞往布鲁塞尔的飞机,这一次我们特意选了下午出发,下午到达的航班,这样到了以后就睡觉,比较好倒时差。飞机一路准点,就是在伦敦转机的时间太长,好想出去溜达一圈,但还是没敢。到达布鲁塞尔已是下午,在机场问了一下去我们的旅馆怎么走,问讯处的人查了半天告诉我们坐火车到Gare De Midi下再换地铁,我在网上查的说我们的旅馆离火车站没多远,我们决定不坐地铁走过去,没想到网上说的火车站不是Midi,而是前一个-Gare De Central,结果我们不仅火车票多花了1/3的钱,还多走了三四十分钟路。说到这儿,要提一下带指南针的重要性,有了它,起码方向不会搞错。

我们的旅馆(HOTEL CHAMBORD)位置还不错,出门就是地铁,过了马路就有好多吃饭的地方和Grocery Store,还有个麦当劳,里面有免费的WiFi,我们也就没在旅馆另外为上网花钱了。

imageimageimageimage

第二天一早我们买了Day Pass( 10 欧元3个人),可以一天里随便坐,我们首先要去的地方当然是Grand Place了,可惜天不作美,我们刚到那不久就下起雨来。这个地方叫做Grand Place,可是真是没有多大,一个小广场被一些古老的建筑包围着,和我们去过的慕尼黑市中心挺象的,广场周围无非是市政厅什么的,还有对我们这些来自社会主义国家人来说有些特别的就是马克思写共产党宣言的地方,当然要拍照留念啦。

在广场上逛了一会儿,就听见一阵鼓乐声,一队穿着蓝色军服的人向着广场走来,这队人里有老有少,有男有女,都扛着枪,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就站在那里看看热闹。他们走到广场中心,在一个人的喊号指引下,端起枪冲天齐放,还真是好响,吓了我们一大跳。然后他们又开始列队行走,向广场旁边的一条小街走去,那条街正是通向著名的撒尿小男孩的街,我们于是也跟着走去,很快就走到那个喷泉旁边,撒尿小男孩此刻被一面旗子挡着,我早就听说,布鲁塞尔人的传统是逢年过节或是什么特殊日子就会给撒尿小男孩穿上应景的衣服,看来今天让我们赶上了。这一队人马在喷泉前停了下来,一些西服革履的人讲了讲话,然后又放了一阵枪,最后终于拉开了挡在撒尿小男孩前面的旗子,原来他也穿上了和这些人一样的蓝色军服,很可爱。回来回来后在网上查到那天他是在纪念the Compagnie des Congolais, a folklore group from Fosses-la-Ville。

布鲁塞尔一大有名的小吃是华夫饼,街边的小摊到处都是卖华夫饼的,这里的华夫看起来比美国的华丽多了,上面挤满了各种奶油,水果,巧克力酱,看起来可诱人了。我们走着走着还经过了一条街,街两旁都是卖Gyro的,说白了就是欧洲肉夹馍,后来才知道这是著名的Gyro一条街。Grand Place周围有很多很多的餐馆,他们都把菜单放在街边,游客可以一目了然,有不少餐馆的服务员象国内有些美食街里一样站在街上拉客人,他们甚至还跟我们用中文打招呼,不过这样的餐馆我们也没敢进去,不知道是不是也一样的宰人。

imageimage

下午我们乘地铁来到迷你欧洲公园和原子球塔,“原子球塔位于海塞尔公园内,是布鲁塞尔举办1958年世界博览会时建造的一座金属结构的纪念性建筑物。这座建筑物是由9个直径18米的铝质大圆球组成,每个圆球代表一个原子,各球之间由空心钢管连接,圆球与连接圆球的钢管构成一个正方体图案。这个正方体相当于放大了1650亿倍的α铁的正方体晶体结构。原子球塔旁边是迷你欧洲公园,其集中了欧洲著名建筑物的1/25的缩微复制品。”(引自百度百科)

imageimageimage

来之前看了TripAdvisor上的评价,决定不上原子球塔,因为周围挺破破烂烂的,上去看风景估计没什么意思,还挺贵的。迷你欧洲公园就跟北京的世界公园差不多,妞妞挺喜欢的,我们给她在每一个国家标志建筑前都照了张相。

晚上我们想找Rick Steves介绍的餐馆吃饭,餐馆就在Grand Place附近,结果找啊找啊怎么也找不着,布鲁塞尔的路牌很混乱,路名本来就很长,上面还用两种文字,法语和弗兰芒语,我们对着地图看半天也没搞清楚,在最后要放弃的时候,一抬头看到了要找的街名,兴冲冲走进看起来人不是很多的餐馆,结果被告知餐馆已经被预订满了。这时候我们已经又累又饿了,只好在街边随便找了个餐馆,说布鲁塞尔最著名的一道菜就是Mussels,我们当然也不会错过,还点了著名的法国薯条,味道还不错。

Tags:

游记

从布鲁塞尔到巴黎 - 序

去年夏天我们第一次来到欧洲大陆,美丽的慕尼黑、萨尔斯堡和维也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今年我们早早就开始计划我们的欧洲行,我们的目标还是一次游两三个城市,问过一些去过欧洲的人后,这一次我们决定去巴黎。我对巴黎一直充满着向往,可又总是不是那么敢去,总是觉得那是一个既古老神秘又浪漫新潮的城市,害怕自己期望太高,去了后失望。查机票的过程中,发现飞去布鲁塞尔然后从巴黎返回的票价比去巴黎往返的还便宜,这正合我意,我们可以在比利时玩两天,再去巴黎。

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准备起来就从容的多了,先到图书馆借了几本Rick Steves的书,做做功课,然后到TripAdvisor.com上查旅馆,论坛什么的。听说Bank of America 在欧洲有取款机,用他们的取款卡在那里取钱交的手续费要比其他银行卡少,我们又去开了个帐号,不过后来因为带的现金够了,也没用。因为听说比利时和法国的小偷多,我还专门去买了个可以捆在腰上的钱袋(Money Belt),不过我们后来多把多余的钱锁在旅馆的保险箱里,也没怎么用它。

布鲁塞尔是欧盟总部所在地,平时有很多政客商人什么的,但夏天周末的旅馆相对要便宜的多。到巴黎我们又打算用公共交通,这样买周票最合算,于是我们决定周五到周日在布鲁塞尔停留,之后的一个星期都在巴黎玩。

定好了时间,就开始查旅馆,布鲁塞尔旅馆还好,巴黎的旅馆真是好贵,我开始还按照去年的行情找八九十美元的旅馆,根本就找不到合适的,一直查到150美元左右了,还没什么好的。最后还是在booking.com上选择了去年住过连锁店Mecurer,780欧元6个晚上不包括早饭,相当于180多美元一个晚上。在booking.com上付钱时,我们以为那是美国的网站,用普通信用卡不要手续费,用我们平常的Chase卡交的钱,结果被charge了30多美元的手续费,好心痛啊,以后还是得记住用CapitalOne卡。

人们都说法国人即使会英语也不愿意说,所以走之前我还在图书馆下载了有声法语教材,学点法语,以备急用,当然也是为了尊重人家,不过也没记住几个,就用了几个你好谢谢而已。

Tags:

游记

巴伐利亚的七月-维也纳(第八天)

DSC_0538在维也纳的最后一天,天气也非常的好,我们决定从我们的旅馆走着去霍夫堡宫,途中经过市政厅和议会大厦,从网上抄来的介绍里说这座议会大厦是奥地利国民议会奥地利联邦议会所在地。1873年,著名建筑师特奥费尔翰森授命建造这座议会大厦。为了象征民主来自于希腊,建筑师专门采用了古希腊的建筑风格。立面采用古希腊的科林特式柱头,三角檐雕刻着弗兰茨一世皇帝向十七个民族颁发宪法的场景。议会大厦前的高达4米的喷泉雕像是雅典娜女神。基座旁的塑像象征着奥匈帝国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摩尔多瓦河

说起维也纳,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都会想起茜茜公主,好多年前看的罗密施耐德演的《茜茜公主》的三部电影,至今还印象深刻。维也纳的人们也很爱戴这位美丽但又不幸的皇后,到处都是和她有关的景点和纪念品。在维也纳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市中心的霍夫堡宫(Hofburg),这里曾经是奥地利皇室居住和办公的地方,现在部分是博物馆给游人开放,部分是现在的总统官邸。我们正准备去博物馆参观,就听见一阵鼓号声,顺着声音看去,原来奥地利的仪仗队正向着总统官邸方向走来,他们的仪仗队规模不大,也就百十来人,警察也不驱赶游人,我们都可以站在很近的地方观看。仪仗队走到总统府门前,列队站好,我们也不知道他们真是什么活动,但还想看看热闹,等了一会儿,就见一辆接一辆的挂着各国国旗的轿车开来,买来一辆车,仪仗队就敲打一阵,我们看了一阵,老也没个头,我们就走了,回来听说是这一天是他们的新总统就职典礼,这些是来道贺的各国使节。

 

 

imageimage

接着我们来到霍夫堡宫和里面的茜茜公主博物馆参观,茜茜公主年轻时的确非常漂亮,尤其是那一头长发,据说她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梳妆,她的卧室里还有一副吊环,是她锻炼身体用的。博物馆里还展示了很多皇家用的各种盘盘碗碗什么的,对我们来说就不那么感兴趣了。

霍夫堡宫前有很多的马车,游客可以和车夫讨价还价,一般是半个小时几十欧元不等。

image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又来到史蒂芬大教堂,这次旅游教堂看得多了,都失去兴趣了,虽然这是奥地利最著名的教堂,对我们来说也没什么太大的差别,尤其是她的外表还在装修。不过欧洲很注意旅游景点的装修影响市容问题,所以他们总是在脚手架外罩上巨大的装饰布,装饰布上的图案就是建筑原本的外观,所以远远看去,不是太影响美观。

教堂附近有一家小餐馆(Buffet Trzesniewski),专门供应小三明治(Finger Sandwich),那些也可以叫Open Face Sandwich,每一块都小小的,上面的馅料有二十多种,你可以看着随便点,或是拿个英文菜单选,每一块都不贵,不到一个欧元,他们还有一欧元一小杯的啤酒,对我们两个不爱喝酒的人正合适,我们随便点了一些三明治再来两小杯啤酒,味道都挺不错的。image

维也纳的市中心到处都是画家,艺人什么的,有一对男女扮装成二三十年代青铜雕塑的模样在那里和人们照相,妞妞也来了一张,还有个画家用喷火枪作画,也挺有意思的。

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门前,有很多人穿着古代的装束卖歌剧和音乐会的票,我们来的时间太短,就只打算进去参观一下,他们还有英语的Tour,歌剧院里面的确富丽堂皇,有很多的壁画和雕塑,维也纳歌剧院在世界音乐舞台有着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惜她的设计师却因为大众对他设计的批评而在剧院建成前就自杀了。

imageimage

从歌剧院出来,我们又很快地浏览了一下阿尔贝蒂娜博物馆(Albertina),这是世界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有很多的藏画,博物馆原本是个宫殿, 本身就很漂亮,可惜我们能走马观花 了。

imageimage

维也纳的市中心还有很多的咖啡馆,大多还都座无虚席,我们的第一次欧洲之行就选择了一个咖啡馆作为结束,当然我们在傍晚时分是不会喝咖啡的了,我们选了两份漂亮美味的冰淇淋,圆满地结束了我们2010年七月的巴伐利亚之旅。

Tags:

游记

巴伐利亚的七月- 维也纳(第七天)

第二天一早,我们坐地铁来到美泉宫(Schloss Schönbrunn),从网上抄来的介绍说美泉宫的名字来源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1612年1619年在位),传说1612年他狩猎至位于Meidling和Hietzing之间的凯特堡,饮用此处泉水,清爽甘冽,遂命名此泉为“美泉”,此后“美泉”成为这一地区的名称。1743年,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下令在此营建气势磅礴的美泉宫和巴洛克式花园,总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凡尔赛宫。美泉宫背面的皇家花园是一座典型的法国式园林,硕大的花坛两边种植着修剪整齐的绿树墙,绿树墙内是44座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园林的尽头是一座“海神泉”(Neptunbrunnen),向东便是皇宫名称由来但却有不很起眼的“美泉”,美泉的正对面是一片人造的罗马废墟(Römische Ruine)和一块方尖碑。美泉宫的最高点是凯旋门(Gloriette),海神泉的西侧是动物园(Tierpark)和热带植物温室(Palmenhaus)。

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

我们因为第二天要去霍夫堡宫,决定就不进这里的宫殿参观了,只在周围花园看看外景,然后直奔动物园。

早就听说维也纳动物园里有大熊猫,再加上带着妞妞,总觉得应该安排些小孩喜欢的地方,就选择了这里。

这个动物园外面看起来不起眼,但一进门就看到了一只漂亮的孔雀在路上悠哉游哉地散步,我们的兴致一下子就高了起来。接着又看到了鸭妈妈带着七只小鸭鸭在湖里游,好可爱呀。

imageimage

这个动物园各个地方都设计精巧,把动物和人不是远远地隔开,而是把它们用各种方式巧妙地展现人们的眼前,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老虎喝水,散步。室外的园林婉转曲折,每走一小段就能看到一些新的动物,室内的展厅也很有情趣,象昆虫馆就给人一种草木清新的感觉。

imageimage

动物园里小孩玩的地方也很多,而且不象一般的游乐场那样都是五颜六色的塑料器械,这里的器械都是用木头和绳子等材料制成,纯朴又自然,给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完全没有那种现代社会的气息。

我们在这里玩了几乎一整天,妞妞可高兴了,我们也觉得真是歪打正着,维也纳动物园可以说是我们去过的最好的一个了,难怪她被评为09年欧洲的最佳动物园。

imageimageimage

晚上我们又来到Stadtpark看小型室内音乐会,这个音乐会一看就是给游客准备的,听众中有很多的旅游团,音乐会的水平还不错,就是环境差了一些,所有的椅子都在同一个高度,所以象我们这样坐在后面的只好伸长了脖子,听音乐的时候还好些,看芭蕾就太累了。另外还不让带包进去,存包还要交钱,所以我不是太推荐这个音乐会。

演出结束,我们出来往旅馆走,虽然是晚上九点多了,但街道上还挺热闹的。这里的公交车站边一般都有卖吃的的小摊,有很多是卖希腊烤肉(Gyro),就是在一个柱子上有一大块肉,一边转着一边烤着,一边从上面往下片,然后夹到口袋饼里,再放些生菜,奶酪什么的,有点象我们的肉夹馍。这里的希腊烤肉和在美国看到的不太一样,有不少肥肉,看着油光光,很诱人, 我们每次经过看着都挺馋人的,正好晚上还没有吃饭,决定一人买一个尝尝。三个多欧元一个,个挺大的,真是好吃极了,我们一边走一边吃,撑得我们腰都弯不下来了。

Tags:

游记

巴伐利亚的七月- 维也纳(第六天)

七月七号一早,我们又乘坐上开往维也纳的火车,大约三个小时后,我们就达到了我们这次旅行的最后一站-维也纳。

在火车站找了半天,找到要乘坐的地铁。来之前我在旅馆网页上看好了旅馆的照片,是个古色古香的高大建筑,心想没问题肯定很容易找到,就没有打详细的地铁到旅馆的地图。可是从地铁站一出来就傻了眼了,只见四周围的建筑都跟照片里的差不多,根本分不出哪是哪。拿着旅游中心给的地图看半天也看不出来应该怎样走,这时两个西装革履的帅小伙子经过主动帮我们看起来,很快给我们指了方向,不幸的是他们指的也不对,我们走了一阵还是没有找到,又问了几个人,奥地利的人虽然英语不是很行,但还是太和善的,最终帮我们找到了目的地。

这个旅馆外面看不大,但我们一进到房间里,哇,好大呀。人家都说欧洲旅馆房间特小,但我们这个房间可以说是我们包括在美国住过的最大的了,真是没想到。

在旅馆里稍事休息,我们出来吃饭,小街两边有不少餐馆,还看到了一家中餐, 吃了几天西餐,也想换换口味,这是家台湾人开的小餐馆,味道还行。

image吃完后,我们漫步走到市中心,准备坐环线巴士Tram #2先把维也纳转一圈,看看市容。这也是Rick Steves介绍的,在他的书里,他很详细地讲了沿途的风景,在哪一站应该下来看一看,我们首先在Stadtpark下来,这个公园里有很多著名音乐家的塑像,最有名的当然是一进门就能看到的施特劳斯的金色塑像。

我们在里面悠哉游哉地玩了一会儿,又接着往前走,前面不远就是Museum of Applied Art,我们没有准备进去逛,但还是看了一眼她那金碧辉煌的大厅。再上了车,我们也累了,就没有再下来,车子沿着整个城市转了一圈,还经过多瑙河边。印象里多瑙河总是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联系在一起,想起她总是给人一种浪漫的感觉,不过在这里经过,就觉得平平常常了,要不说真没想到这就是著名的多瑙河。转过一圈我们来到大剧院下来,准备去旅游信息中心查询一下。

从车上下来,妞妞已经困得睡着了,我于是决定自己去Tourist Information Center,TI就在大剧院后面,在那里我先咨询了一下这三天应该去哪里玩,然后又买了第二天的在Stadtpark的小型音乐会的票,这个小型音乐会有室内乐,美声唱法演唱,甚至还有芭蕾舞和华尔兹表演,十分对我们这些音乐素养不是那么高深的旅游者的口味, 到了著名的音乐之都怎么也应该听场音乐会的嘛。image

从TI回来,妞妞也醒了,我们来到了大剧院旁边著名的巧克力蛋糕店(Café Sacher),这里号称是双层巧克力蛋糕的故乡,我们点了两种蛋糕还有咖啡,的确还不错,里面的装饰也很漂亮,旁边坐着一个一看就是中国的留学生,小伙子一个人出来旅行,也来品尝这里著名的蛋糕。

吃过了点心,我们又出来接着逛,逛着逛着就逛到了霍夫堡皇宫的附近,维也纳的老城区到处都是古老的建筑,雕塑和喷泉什么的,几乎看不到任何现代化的房子,这使我们真要感叹如果当初北京也能把老北京的城区都保留下来,那该有多好啊,何苦现在又开始重建那些毁掉的建筑,新建的牌楼再逼真也不会有那古老的风味和蕴涵,更象是一些电影城,影视城的道具。

imageimage

夏天的晚上维也纳的市政厅前经常会有免费的音乐会,我们到的这一天刚好就有,听起来象个摇滚乐队在演唱,主唱是个长得像“Nanny”那个show里的主演的女歌手,音乐会旁边还有许多卖吃的的小摊,真的和我来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样,欧洲人比较注重生活的情调,可能还有为了环保,他们很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即使在这样的地方也都是用白瓷盘,玻璃杯和不锈钢的刀叉,餐具都挺新,洗得非常干净。这些小吃摊有各种风味,我们也看不懂,就随便买了一些,味道都挺好。

image

Tags:

游记

巴伐利亚的七月-萨尔斯堡(第五天)

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前一天订票的地方准备参加“音乐之声”半日游(Sound of Music Tour),车站旁边就有个小热狗摊,我们一人买了一个热狗,就是一顿早餐了,我在美国一般不爱吃热狗,但欧洲的香肠和面包都比美国的好吃,所以吃得也挺香。

这个游览项目的游客大多是美国人,所以我们的导游也是个美国人,讲解都是用英语。我们的导游很活跃,她除了给我们介绍萨尔斯堡的风光,还讲了不少音乐之声拍摄背景,时不时她会放电影里的歌给我们听,她也一起唱,通常一车的人都是音乐之声迷,都会和她一起唱,不过我们这车游客有些特别,有一班奥地利的学生,所以没有平常的游客那样热闹。

我们先在萨尔斯堡转了一圈,参观了几个音乐之声的拍摄景点,妞妞因为来之前刚看了这部电影,对有些地方还有一点印象,所以还挺兴致勃勃的。

DSC_0197

之后车子开向萨尔斯堡郊外,我们先是经过大名鼎鼎的红牛(Red Bull)的总部,虽然知道Red Bull很时兴的能量饮料,但我还真不知道它是奥地利出品的。接着车子来到Salzkammergut湖区,虽然天气不是太好,还有点小雨,可是更给这里增加了一些朦胧的美感,就像一幅山水画一样。

DSC_0228

终于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终点-Mondsee,这里有拍摄电影里结婚场面的教堂,教堂本身并不大,也没什么好看的,在这里看了太多教堂里,都有点审美疲劳了。不过小镇还是很有特色的,街道两边都是各种颜色的小房子,很漂亮。我们坐在街边的咖啡馆里随便吃了点甜点就当中午饭了。

DSC_0234DSC_0235

回到萨尔斯堡已是下午了,我们来到她的老城区,老城区的中心是莫扎特的青铜雕像,我们正要在那里照相,几个奥地利的中学生问我们愿不愿意回答一些问题,她们大概在做市场调查,问了我们一些从哪来,已经去过那些地方,对奥地利的印象如何等等,我们都一一做答。

DSC_0268DSC_0276

我们又去了大教堂(Salzburg Cathedral ),这个教堂当然也不例外,里外都是气宇轩昂的样子,特别是里面的屋顶,很气派。这些教堂里总是有些地方放着很多蜡烛,你可以捐些钱,买几个,点在那里,跟中国寺庙里捐香火钱完全是一回事儿。妞妞看着别人点蜡烛,觉得好玩,也非要点,我们也只好假冒回信徒了。

从教堂出来,我们又去了Rick Stevens 介绍的萨尔斯堡全景图博物馆,不过这个小博物馆可不怎么样,尽管只要2个欧元,我觉得也没什么意思,就是给你看一张萨尔斯堡的全景照片,站在外面看就好了,特别是后来我们上到城堡上去,景色比照片里好看多了。

萨尔斯堡最有名的风景应该算是Hohensalzburg Fortress 了,她位于小城的最高处,建在一块巨大石头上,这个堡垒从来没有真正用过,1860年起开放给公众参观。上城堡可以坐缆车,也可以自己爬上去。坐缆车上去要买票,买一张家庭通票要24欧元,包括参观城堡和里面的博物馆,我们走了一天,不想再费力了,就买了张通票坐缆车上去。堡垒里面还真不小,有各式各样的长枪短炮的,还有一些刑具,把妞妞吓得够呛。里面还有一个木偶展览馆,木偶可以说是那里的特产之一,记得音乐之声里就有玛丽亚带着这一家小朋友表演提线木偶的片段,展览馆里还有可以让参观的游客自己操纵的木偶,妞妞当然也去上去表演一番了。

DSC_0284DSC_0295DSC_0302

站在堡垒上俯瞰萨尔斯堡老城区,就像看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彩画,再看另一面又完全是另一幅绿油油的田园风光,都很漂亮,我们都一下子爱上了这个小城。

DSC_0290DSC_0307

从堡垒下来,我们又在老城区遛了遛,老城区有很多的商店,不过我们什么也没想买,就是Window Shopping一下。老城区有很多房子都有好几百年历史,他们的房子都刷成各种颜色,很漂亮。街上有个老太太,穿着奥地利传统服装,背着个大背筐卖提线木偶,我们觉得挺有意思的,就给妞妞买了一个。转着转着又转到了这里的自由市场,市场不大,但也是干净整洁,居然看到了有卖咱们的东北大豆角,可惜没法儿买点回去。逛了一天,肚子也饿了,这次我们终于找到了Rick Steve 介绍的Fisch Krieg Restaurant,这是一个在萨尔斯堡河边的一个小餐馆,里面一边卖生的鱼,一边卖做好的,小店中间还有一棵大树从房顶穿过,挺特别的。这里的鱼果然很新鲜,也很便宜,有点儿象快餐,但味道还不错。

吃过晚饭我们沿着Salzach River往回走,河两边的风景也很美,这样走着真是一种享受。河边有一个小公园,我们也在里面荡秋千滑楼梯玩了一会儿,颇有点“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

DSC_0350DSC_0355

DSC_0342DSC_0358

经过Mirabell Palace,又进去玩了一会儿,妞妞还很有兴致的在里面模仿音乐之声里的场景唱起了哆来咪。

在萨尔斯堡虽然只待了一天半,但这个小城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回来我们回想起来,都觉得萨尔斯堡是这次旅行中我们最喜欢的地方,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旧地重游。

Tags:

游记

巴伐利亚的七月-慕尼黑和萨尔斯堡(第四天)

到慕尼黑的第一天朋友就帮我们在网上买了去奥地利的萨尔斯堡的火车票,提前几天买要便宜不少,29欧元一个人。我们特意留了最后一个上午再在慕尼黑的市中心逛一逛,一早起来我们就先来到火车站把行李寄存起来,火车站有大小不同各种样子的寄存行李厢,我们选了个个大的,刚好把所有箱子放下,花了5个欧元。火车站就在市中心,我们于是开始按照网上的旅行路线开始逛起来,首先经过的是慕尼黑著名的商业区,不过我们也不想买什么东西,就匆匆走过去了,有些商店一看就是针对中国旅行团的,还有中文标志声称他们的绝对是慕尼黑最低价。

我们首先来到圣母教堂Frauenkirche (Cathedral of Our Lady),她建于十五世纪,里面有很多漂亮的玻璃马赛克窗户,欧洲这些教堂都是免费的,但出口处通常有一些捐款台什么的,不少游客都会多少捐一两快钱。这个教堂有两个钟塔,是慕尼黑标志性建筑,其中一个允许游客上去,但要交3欧元,我们想去看看慕尼黑的全景,于是就上去了,还真不虚此行,慕尼黑的全景果然很漂亮,完全是一个古老城市的感觉,各种颜色的建筑描绘了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彩画。

imageimage

从圣母教堂出来,我们来到Marienplatz,这是市中心的一个小广场,广场中心有个圣母玛利亚的雕像,广场两边是新老市政厅,新市政厅有一个钟楼,上面有很多机械操纵的小人偶,每天11点时会叮叮咚咚地旋转着出来,象个巨大的音乐盒,我们去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在等了,11点一到小人们开始出来跳舞,音乐持续很长时间。

imageimage

穿过这个广场,就是慕尼黑的自由市场,看着各色的蔬菜水果,可惜没法买点。这里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他们的商品都摆放的非常整齐干净,不知道他们每天早上要花多少时间。我们走了半天,也走累了,于是在一个小摊上买了杯新榨的草莓汁,坐下来休息一下。

image

本来还想再找一些景点逛一下,但走了半天没找着,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于是我们回到火车站,乘上了去萨尔斯堡的火车,告别了慕尼黑。

萨尔斯堡

奥地利的萨尔斯堡离慕尼黑很近,只要一个多小时的火车,还没什么感觉就已经到了另一个国家了,萨尔斯堡的火车站正在装修,很乱,我们拿着行李上上下下走了半天终于出来了,火车站外面的路也正在修,所以我对萨尔斯堡的第一印象并不太好,当然后来的想法全变了,这是后话。

萨尔斯堡的意思就是“盐城”,她的附近有很大的盐矿,当然她出名的原因不只是盐矿,更重要的是她是莫扎特的故乡,莫扎特在这里生这里长大,另外美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之声》就是在这个小城拍摄的,我们来之前还特意把这个电影又看了一遍,现在来到这里分外亲切。

我们的旅馆在新城区,离火车站不远,到了旅馆稍事休息,我们就出来沿着新城区主街散步,顺便找一找Rick Steve介绍的音乐之声(Sound Of Music)的Tour Booth,这个旅游线路包括音乐之声的几个拍摄景点,把萨尔斯堡的周边走了一个遍,包括吃饭时间大约四五个小时,如果象我们这样没有租车又在萨尔斯堡逗留时间不长的话,这个Tour还是挺合适的,票价40欧元一个人,订票的时候我们还晃了晃Rick Steve的书,这样可以便宜5欧元。

订票对面就是萨尔斯堡的Mirabell Palace,那里面有很漂亮的花园,从花园里还能眺望后面山上的Hohensalzburg Castle,我们去的不是时候,刚好有个音乐会结束,要不然就可以享受一下音乐之乡的风情了。

imageimage

那天的天气不是很好,我们走着走着下起雨来,正好找到莫扎特故居,赶紧进去,故居不大,我们要了有声导游,里面一边放着莫扎特的音乐,一边介绍里面的陈设和莫扎特的生平,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听着只有感叹道份儿“天才啊天才,人家怎么就能写出这么优美的音乐呀”。

妞妞因为在学校里学过关于莫扎特的生平,所以对莫扎特特崇拜,虽然对介绍不是很懂,但也还坚持听了下来,出来门口还有个小商店,里面摆了很多莫扎特巧克力球,我们也买了一些小纪念品。

出来时雨也停了,我们想找一个餐馆吃晚饭,向故居的工作人员问了半天,她给推荐了个地方,我们好不容易找了过去,结果发现是网上评价不好的一个地方,想想还是算了,结果正好旁边就是一个日本餐馆,于是进去吃了顿日本饭。不过现在我们发现几乎我们去的旅游点的所谓日本餐馆,其实很多都是中国人开的,这一家也不例外。

Tags:

游记

巴伐利亚的七月-慕尼黑(第三天)

第二天是星期天,朋友带我们来到宁芬堡宫(Schloss Nymphenburg),她是巴伐利亚统治者的夏宫。宫殿前面有很多漂亮神气的天鹅,悠哉游哉地在湖中游来游去。宫殿里有著名的路德维希一世的美女墙,展示着当时很多巴伐利亚的美女画像,不过朋友说那没什么好看的。宫殿的后面还有一个大花园,我们只是在外面转了转,没有进去,两个小朋友看着那么多天鹅野鸭什么的可高兴了,朋友的儿子壮壮特喜欢追着野鸭跑,很有意思。

image imageimage

宫殿的一部分现在是科技馆,慕尼黑的博物馆在星期天的时候门票只收一欧元,我们去的这一天正好是科技馆的多少周年,连这一元也不要了,而且里面有很多给小朋友的互动活动,妞妞和壮壮还各做了个小火山的实验,用石膏做的小火山我们后来带回家留作纪念了。

下午我们原计划去慕尼黑的新老艺术馆,但当我们经过前两天去过的国王广场时,发现那里人山人海,过去一看,原来那天是慕尼黑体育节(Sports Festival ),很多公司在展示他们的产品,象攀岩,蹦床什么的,所有的活动都是免费的,两个小朋友一看就不想走了,妞妞最喜欢玩这些东西的了,这些活动不仅是免费,而且也不用排长队,妞妞和壮壮一个一个去玩,可开心了。广场一边还有个舞台,上面有一群人表演敲铁皮鼓,敲得很整齐有力,整个广场看上去很有朝气。

imageimage

艺术馆

我看妞妞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想走,决定自己去艺术馆看看,慕尼黑新老博物馆(Neue Pinakothek and Alte Pinakothek)和其他博物馆一样,星期天只收一欧元,两个博物馆里面有很多的名画,可惜我的时间太少,我认识到画家也不多,只能走马观花地看一下, 参观的过程中,看到一个幼儿园的老师带着一班小朋友们在学习研究莫奈的睡莲,很有意思。

imageimage

我匆匆转了一圈出来,找到妞妞他们,问妞妞想不想去Art Museum看看,妞妞居然同意了,不过到了那里才知道妞妞以为这些博物馆和上午去的科技馆一样有很多互动活动,所以才想去的,结果一看只是看看墙上挂的画,就没什么兴趣了。

啤酒馆

晚上,朋友请我们到慕尼黑最著名的啤酒馆宫廷酿酒屋(Hofbräuhaus)吃饭,这里就是臭名昭著的希特勒集会起家的地方,这里外面看门脸不大,进去可不小,有三四层楼,一楼做的大多是散客,我们去时已经是做得满满的了,不过朋友已经为我们在二楼订了座位,二楼多是成批的游客,有很多中国来的旅游团,大厅里摆着宽大的原木长桌,一排排木椅,尽头是一个舞台,几个姑娘小伙子在表演德国民间歌舞,我们虽然听不懂,但看着也蛮有意思的。

朋友为我们点了这里著名的肘子和鸭胸,真是太好吃了,可惜我忘了拍照片。在这里喝酒都很豪放,一个个酒杯巨大无比,一杯就得有国内啤酒一瓶大,菜也很豪放,一人一个大猪肘子就捧着啃,我们都吃得好香,很有武林英雄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感觉,真过瘾。

image

Tags:

游记

巴伐利亚的七月-慕尼黑(第二天)

第二天一早起来,在旅馆里吃早饭,他们的早饭真好,有各种面包,腌肉,水果,奶酪,咖啡也很好喝,我尤其爱吃各种面包,比美国旅馆里的强太多了。不过我们只有这个旅馆早饭是包括在内的,另外两个旅馆要另外每人加十几二十美元,我们就没加,妞妞可遗憾了。

 

这一天我的朋友要带我们去著名的新天鹅城堡(Schloss Neuschwanstein),网上有很多地方介绍城堡的来历,我就不再重复了,新天鹅城堡和旧天鹅堡(Schloss Hohenschwangau)坐落在离慕尼黑不远的小镇,背倚青山,面向开阔的平原,风景秀丽。一路看过去德国的乡间很漂亮,尤其是各式各样的小房子,大多是红瓦小楼,每个窗户外边都挂着各种颜色的鲜花盒子,很多房顶上都放着太阳能电池板,让我们感到德国人很注意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

image

这是途经的一个小教堂

image

我们先去买票,我们去得不算晚,但队已排得老长了,我们边聊边排,倒也很快就排到了。卖票的老太太很和气,和朋友用德语讲了半天,朋友出来说难得碰见这么热情的德国人。德国人,尤其是巴伐利亚人都比较保守,也比较冷淡,我们也觉得他们没有美国人热情,尤其在地铁什么的地方,他们都行色匆匆的,没有表情。

我们先去了旧天鹅堡,城堡不大,里面的房间也很小,并没有想象中的中世纪城堡那样宏伟壮观,倒更像座私人别墅,不过从远景看还是挺有些童话色彩的。

imageimage

随后我们在路边的小店随便吃了点儿典型的德国面包夹香肠,还是觉得比美国的好吃多了,尤其是他们的面包,不象美国面包那样软塌塌的,一点儿劲道都没有。

吃过饭,漫步来到大名鼎鼎的新天鹅堡,站在外墙下看上去,的确气势不凡。

image

城堡里面虽然大部分都没有完工,但从完成的几个房间已可以看出路德维希二世的奢华,可惜里面不能照相,只有这个模型可以留念。

image

出来后我们又走到玛丽桥,这里是看新天鹅堡的最好的观景点,我们当然也少不了拍了很多照片,朋友说冬天有时会有云雾环绕着城堡,那时看起来就更象童话仙境一般了。

image

这一天正好是世界杯德国和阿根廷比赛,我们回去的路上就在想得赶在比赛结束前回去,要不然球迷一出来就不好开车了。果然我们回到慕尼黑时正好比赛结束,德国击败阿根廷,球迷们很高兴,一个个载着球迷的车呼啸而过,他们要么鸣笛,要么吹着wuwuzela,很热闹。警察把市中心的几条街道封了,专门留给球迷们庆祝,我们吃过晚饭,来到市中心大街上,球迷已经散去不少,但还有不少荷枪实弹的警察。在一个空场上还有个大屏幕在播放当天的另一场球,球迷边看球,边喝着啤酒什么的,挺热闹的。

imageimage

Tags:

游记